棉花收儲的糾結
“豐產不豐收,減產反而會豐收。”這樣的諺語用在棉花和白糖兩個品種上也在合適不過了。面臨豐產的壓力,盡管國家收儲力度空間巨大,奈何市場需求萎靡,難以通過收儲而大幅激增,而唯一能改變市場的將是天氣。
500萬噸的龐大庫存下,中儲棉庫容趨緊,市場存拋儲預期增強,市場疲軟姿態從鄭棉1301合約走勢中頗有啟示。截至昨日收盤,棉花1301合約收盤20020元/噸,下跌835元/噸,以跌幅4%跌停報收,而這一天距離進入交割月還有5個交易日。而此前,一度連續7個交易日大漲,從19800元/噸上漲了1000元/噸,昨日再到跌停,短時間內的急劇波動,背后反映的是多頭逆勢做多與最終的失敗。
盡管市場供需天平明顯偏向于供應,棉花和糖作為農產品的特性讓人不容忽視,尤其是在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將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作為工作重點之后。近年來,在農業生產成本快速增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攀升、農業土地租金和融資成本不斷上漲的大背景下,農業比較效益持續下降,保障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格將成為事實上的政策底線難以逾越。此外,惡劣天氣日益常態化,也將考驗著農產品的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