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差價問題突出
2012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625.6億美元,同比增長3.3%,增速為2010年以來最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直言,國內外約6000元/噸的棉花差價是影響紡織行業運行的重要因素。
紡織業資深專家汪前進談到,國內外終端市場需求不旺,棉花需求萎縮,導致國際棉價大幅下滑。去年國內用棉量大約是750萬噸,而之前高峰期時達到1000萬噸/年,但與國際市場不一樣,國內有收儲價支撐,棉價相對穩定,但有利也有弊,導致國內用棉成本高于海外企業,輸在起跑線上。部分企業陸續轉向采用國內外價格一樣的化纖,這一年來國內化纖增速較塊,大約有一兩百萬噸棉花的市場被分流了。
汪前進認為,目前紡織服裝企業的困境,最主要還是市場需求引起的,預計今年市場將見底回升,棉價國內外差價的矛盾將有所緩和。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1~11月美國和歐盟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同比分別下降0.9%和5%,造成中國出口企業訂單不足。同時,國內外棉價差持續拉大,嚴重影響了棉紡產業鏈的競爭力。受棉花價差及生產成本影響,國際市場份額有所下降。2012年1~11月,中國紡織行業在歐盟和日本進口市場中所占比重雖仍保持73.2%和40.1%的高位,但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8%和1.1%。
高勇認為,2013年行業經濟走勢總體上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但同時外需不振、棉花價差大、生產成本上升等壓力依然存在。預計全年行業經濟運行將呈前穩后高的走勢,年初基本維持在2012年水平,下半年增長有望逐步提速。
高勇指出,2013年國內外棉價差問題依然存在,僅靠紡織服裝企業自身調整很難徹底化解,如何從政策層面解決此問題將成為影響紡織行業運行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國家對此還沒有形成明確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