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企的棉花價格令紡企失去國際優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高勇在4日舉行的2013年中國國際紡織原料市場會上說,受原材料制約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下降。
“原料是影響紡織發展的基礎性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我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保證了棉農利益,穩定了國內棉花價格,但擴大了國內外棉價差,對紡織行業競爭力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以純棉紡紗為主的中小企業,面臨尤為突出的生存困難。
中紡聯會長王天凱說,國內外棉價差在每噸2000元以內,尚可通過技術進步、品種開發進行對沖。而棉價差拉大到每噸4000元甚至更多時,很難通過其他方式彌補。
與會專家建議國家及時調整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完善棉花宏觀調控機制,實現內外棉價的市場化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