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人工采摘費用劇增種棉效益嚴重下滑
在我國糧棉油三大作物中,一直沒有實現機械化收獲的,迄今為止只有棉花。以致每到采棉季節,棉田里從早到晚到處都忙碌著包裹頭巾的采棉女。但是現在這樣的場景,越來越難以為繼了。因為采棉工已經貴得讓你幾乎雇不起。
現階段,我國棉花生產的人工費用已經達到1000元/畝上下,占總成本的50%,而其中一大塊是被人工采摘費用占去的。在長江、黃河流域棉區,人工采棉費用為400~500/畝;在以新疆為主的西北內陸棉區,這筆費用竟已高達660~1300元/畝。“即使這樣,到內地雇采棉工現在也是越來越難了”,來自新疆的一位代表說。
江蘇射陽縣原銀棉花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廣軍說,他們縣是全國聞名的種棉大縣,10年前全縣種棉面積高達120萬畝,但現在已經縮減到了10萬多畝。他認為人力成本上漲,特別是人工采摘費用上漲,是導致棉花生產效益下降、播種面積縮減的主要原因。
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長李付廣認為,棉花手工采摘條件艱苦、用工量大,現時環境下,雇工價格低了找不到人,價格高了種棉農民又沒有合理的收益。高成本低效益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解決的辦法別無他途,只有盡快在各大棉區推行采棉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