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等農產品價格調控的新思路與新措施
媒體12月17日報道;未來一段時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的深入發展,棉花、油料、食糖的進口還將有所增加,國內國際市場聯動性還將進一步增強,價格調控的總體形勢不容樂觀。
必須統籌考慮國內供給和國外進口、生產穩定與需求增長的關系,兼顧農業生產者、農產品經營者、加工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堅持“立足國內生產、適度進口調劑”的總體原則,以增強國內生產能力、提高自給率為基本前提,著眼于生產、經營、加工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完善臨時收儲辦法,健全進出口管理措施,努力實現價格的基本穩定。
棉花:
針對這類“大進大出”的農產品,政府價格調控的重點在于穩定生產、經營和加工整個產業鏈,需要兼顧棉農生產、棉花流通、棉紡企業等不同主體的利益。
一方面,完善臨時收儲辦法,探索實行“差價直補為主、臨時收儲為輔”的新價格支持方式,在穩定農民收入的同時,降低棉紡企業原料成本,減輕國內外價差長期“倒掛”導致的進口沖擊壓力,保持拋儲平抑市場價格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依靠滑準稅來調劑國內市場,避免國外低價棉沖擊,促進棉紡織行業轉型升級。要注意滑準稅配額發放與臨時收儲時機的協調,在收儲壓力大而進口配額緊張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實施進口配額和儲備棉掛鉤政策,減輕政府收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