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棉花庫存高企長期壓制棉價
棉花產業對內而言,如果國家采取直補政策,農民將綜合考慮直補力度和現貨價格來決定新年度的種植和未來的銷售價格,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撐棉價。對外而言,進口棉成本又將形成支撐,而且未來將起到重要的主導作用。
直補政策的具體措施尚未出臺,直補的力度、直補的對象以及直補的方式都存在不確定性。從內地棉花種植收益情況來看,按照畝產籽棉440斤計算,折算成皮棉約80公斤,合0.08噸。而其物化成本約540元/畝。相比其他農產品來說,一個合理的種植利潤1500元/畝,則畝毛收入在2000元左右比較合適。這樣折算籽棉價格為4.5元/斤,遠高于內地市場價格。在收儲政策下尚且不能達到農民的期望,預計新政策下,棉花價格只會低不會高,那么內地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減少。當然,國家的直補力度可以直接補貼在籽棉價格上,如果直補力度夠大,可以有效降低籽棉價格,但力度將較為有限。
全球棉花市場雖然總庫存持續上升,但主要的庫存均鎖定在中國國儲中。長期來看,這將壓制棉價上行,但目前棉價處于18000元/噸位置,不會導致國儲主動打壓性拋售。除中國外,全球庫存處于下降通道。此外,從USDA提供的數據來看,按照75美分的價格計算,美國種植收益在100美元/英畝左右,屬于較低位置,也會形成較明顯的支撐。按照75美分的美棉價格計算,遠東FC棉花指數在85美分,按滑準稅計算,進口成本在14900元/噸,加上配額價值,也在17000/噸左右,將形成進口成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