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棉花差價逐漸縮小
美棉強勢既有基本面的支撐,也有資金面的配合。美國是重要棉花出口國,ICE價格也是全球棉花權威價格。當前全球棉花供給過剩格局不改,USDA公布的2月全球棉花供需數據顯示,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仍然維持77.05%的歷史高位,因此,長期來看美棉的確處于弱勢(目前84美分/磅的高價甚至不及1995年美棉價格)。但從短期來看,美棉走勢更多地受該國產銷情況影響。美國棉花協會稱一項調查顯示,美國2013年棉花種植面積將減少27%至902萬英畝,為20年來最低水平。同時2月USDA報告調增美國出口量6.6萬噸至272.2萬噸。周度出口銷售數據也顯示,截至2月7日當周美棉簽約量為18.57萬包,裝運量35.79萬包。我們以截至2月7日的本年度(美國棉花市場年度為8月到次年7月)裝運量和美國當年總出口量的比值來衡量出口銷售進度,則截至2月7日美國出口裝運量為508.71萬包,完成該年度出口預估1250萬包的40.7%,高于去年同期的36%。再加上投機資金熱情高漲,截至2月12日凈多持倉已經增至73050手,因此預計美棉仍將維持在80美分以上的概率較大。
隨著美棉上漲,內外棉價差已經呈現逐漸縮小的趨勢。我們按2月18日Cotlook指數89.8美分/磅的價格計算進口棉成本,關稅成本為14204元/噸,滑準稅成本為15113元/噸,國內現貨價按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級)19280計算,內外價差為4000-5000元/噸,較之前40%關稅清關尚有利可圖的情況,價差至少縮小了400元/噸。同樣的,期貨盤面上的進口收益率也出現下降,買美棉拋鄭棉的正套存在獲利空間。